多國專家對中美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感到樂觀

2022-01-21

(2022年1月21日,香港)由中美交流基金會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舉辦的大型國際網絡研討會「香港中美論壇」一連三日的討論圓滿結束。來自多國的專家和政治家討論了中美能夠合作的領域,特別是在經濟復甦、貿易、氣候變化和促進文化交流方面。儘管中美關係面臨挑戰,多國專家對兩國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感到樂觀。

在2021年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開始復甦。新冠疫情衝擊了全球供應鏈、增加通脹、並影響全球股市。儘管未來經濟形勢仍不明朗,中美兩國最有能力推動經濟復甦。包括美國眾議院前議員查爾斯.布斯塔尼(Charles Boustany)和弘毅投資董事長兼總裁趙令歡在內的專家一致認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下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301條款實施的關稅不僅影響中國,也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基於各種政治原因,現時的共識是美國政府不會採取任何措施來取消301條款關稅。雙方合作最大的障礙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以及政客擔心表現對中國軟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非執行主席王冬勝指出資金會流向有機會的地方,這點在現在和未來都不會改變。不過現時最重要的是兩國如何合作往前看,而中國希望回到談判桌上。

全球供應鏈的問題對世界各國都是頭等大事,對中國和美國都有重大影響。美國民眾對此議題的印象是貨櫃船滯留在港口,貨物無法送到消費者手上。在中國,新冠疫情導致的工廠停工是供應鏈問題的關鍵因素。包括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榮譽教授兼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所名譽所長戴維.蘭普頓(David Lampton)、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內的專家認為供應鏈危機是一個長期問題,尤其是美國傾向增加國內的製造業以減少依賴中國和其他地區的進口貨。美國的供應鏈變得短鏈化,即使貨物能夠再次自由流動,中美關係也不會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在氣候變化方面,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和紐西蘭前總理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都強調中美兩國有能力在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展開合作。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在過去12個月,兩國發表了《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後來又發表了《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兩國承諾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協定》框架下採取提高力度的強化氣候行動,以使氣候目標可以實現。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兼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合作的領域,包括完善國際治理、在政治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推動中美省州合作、三方合作(triangular cooperation)支持綠色發展、以及繼續進行第二軌對話(track II)幫助改善雙邊溝通。

為期三天的論壇最後一部份討論如何促進人文交流。Foster LLP主席兼喬治布殊美中關係基金會副主席查爾斯.福斯特(Charles Foster)指出正面的文化交流及中美兩國人民互動有助為相互理解奠定基礎,促進同理心。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鮑卡斯(Max Baucus)同意儘管中美兩國關係面臨挑戰,兩國仍可以在多個領域繼續促進此類交流,例如積極鼓勵商業互動和學生交流。中國教育部原副部長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執行主席章新勝指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可通過三個要點實現,包括致力參與對話、先放下重大分歧、尋求共同利益。

中美交流基金會特約編輯周柳建成對於中美兩國在未來數年轉向相互理解和合作表示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