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自然科學節目主持人兼保育人士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在其最新的紀錄片中警告,極端的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地球正面臨第六次滅絕的危機。此駭人的警告顯示,政府、企業、社區和個人有迫切的需要即時採取行動,保護地球。
幸運地,我們看到不少國家正積極採取行動,以對抗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爭取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根據路透社報道,習近平的承諾被視為「近年最重要的氣候政策,而如能夠成功實現,專家預料將能在本世紀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0.2-0.3之間」。此話一出,獲得不少掌聲。不過亦有人質疑中國同時增加興建煤碳電廠,將抵銷其減排承諾,同時中國需大幅調整其發展和經濟規劃才能達標。話雖如此,習近平主席公開作出的承諾正好顯示中國正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美國在氣候議題上似乎正走向相反方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議,獲不少環保人士猛烈抨擊。儘管此決定引起國內和國際間的不滿,但華府堅拒讓步,並進一步通過在全國各地推行「潔淨煤」及水力壓裂。
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對手則致力與之抗衡,大力推動小型和大型的計劃,以鼓勵私企落實可持續發展,以及展示社區在環保議題上的力量。他們強調政府必須正視氣候變化議題。其中,國會民主黨人士通過一系列的「綠色新政」。該議案是過去「新政」的延續,徹底改變了大蕭條時期政府對經濟和工人的保護。該議案由馬薩諸塞州參議員艾德 · 馬基(Edward Markey)和紐約州代表亞歷山德里婭 ·奧卡西奧 · 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牽頭,呼籲美國制定「十年全國動員」計劃,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排放溫室氣體。該計劃雖在美國政壇上爭持不已,但同亦反映氣候變化議題愈趨重要。
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中美兩國還有不少強大的民間社區和研究組織。它們積極推動個人和社區實行廢物回收、改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鼓勵改變生活習慣,為環保出一分力。這些環保團體,包括美國環保協會、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以及和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等,亦經常充當監視和收集私企的數據的角色。
其中一個有力的例子是公共及環境事務研究所(IPE)。IPE是非牟利環保研究團體,總部位於北京。該組織致力收集、整理和分析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數據,以建立數據庫。透過這項工作,IPE成功監察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並創下基礎,讓公私營企業領袖調整政策,邁向可持續發展。它們的《污染信息透明度指數》公開政府和企業在改善空氣污染的進度,在督促改善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正當各國政府採取不同方向對抗氣候變化,要真正解決問題需要外界團體、企業和個人攜手合作,才能成功保護地球,以及我們共同的下一代。正如大衛‧艾登堡爵士指出,解決方法遠多於單純的環境法規。各國應致力解決貧窮問題,同時擴大醫療保障、轉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避免過度捕魚。在世界各地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可以成功對抗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