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會博客,我們分享有關中美兩國最新的新聞、更新和故事。我們希望您不僅可以了解兩國之間最新的資訊,更可深入認識它們的歷史和發展。

新聞亮點

寒假將至 各地人民歡度佳節

2020-12-21
在中國北方,民眾仍會製作餃子。餃子的起源自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據說他看到居民患了感冒,便著其徒弟將餃子分享,助患者保暖。[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在中國北方,民眾仍會製作餃子。餃子的起源自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據說他看到居民患了感冒,便著其徒弟將餃子分享,助患者保暖。[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踏入十二月,各地人民紛紛準備與親友歡度佳節。在部分國家,人民慣常與親友慶祝光明節、寬扎節或聖誕等傳統節日。慶祝活動讓我們一窺生活、家庭及神明對人民的重要性。聖誕老人或聖尼古拉的傳說在19世紀初期令聖誕節這個假期被成功商業化。但有歷史學家認為,最早的聖尼古拉可追溯到公元280年,起源於現代土耳其的帕塔拉。

聖誕老人或聖尼古拉的傳說在19世紀初期令聖誕節這個假期被成功商業化。[圖片來源︰Godong StockByte/Getty Images]

聖尼古拉斯又被稱為兒童的守護神,英勇無比。他曾拯救身陷深淵的小孩,又幫助患病和貧困的人,更曾創造奇蹟。聖尼古拉斯在公元303年的大迫害中去世後,12月6日便成為周年紀念日。基督教家庭會每年於該日慶祝耶魯節,紀念聖尼古拉斯,在美酒佳餚下,溫暖地渡過寒冬。時至今天,美國現代社會依舊會與親友聚餐慶祝節日,當中活動包括在聖誕花環串上爆米花,又會裝飾薑餅屋,同時一起享用熱巧克力或熱蘋果酒。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的現代中國人仍然會在冬至當日製作湯丸。[圖片來源:Napa Valley Register]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12月21日乃冬至節。該傳統最早於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間誕生,並一直成為唐宋時期的文化主食。

時而今天,人們仍舉行慶祝活動和吃時令食物。在中國北方,民眾仍會製作餃子。餃子的起源自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據說他看到居民患了感冒,便著其徒弟將餃子分享,助患者保暖。

至於中國南方則會製作年糕,慶祝冬至。年糕,傳統上被稱為「冬至團」(冬至丸),象徵家人團圓。部些較傳統的人更會在冬至當日與族人到廟宇拜祭祖先。拜祭後,所有人會聚餐,在佳餚美食和家人朋友下,一起歡度節日。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的現代中國人會在冬至當日製作湯丸。根據傳說,所有家庭成員會有至少大湯圓和小湯圓各一粒,並拌於米酒中烹煮,以保持溫暖。這個傳統已歷代相傳至今多年。

今年各地或許一切都很不一樣,但將傳統傳承,無論身在何地都能團結和凝聚幾代人。時代雖不斷變遷,但這些傳統能讓我們記著家庭傳統,與摯愛一起慶祝節日,並將習俗傳承至下一代。

相關閱讀
交流週報
The Exchange - March 31, 2023
2023-03-31
發現中國
Digitalizing the Renminbi: How China is Embracing the Future with e-CNY
2023-03-24
交流週報
The Exchange - March 24, 2023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