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与北京国际音乐节(BMF)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美艺术家对话:未来·传统”于10月11日上午在北京喜剧院举办。本次活动是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特别节目。
本次对话会由中美交流基金会副总裁黄砥中主持,首位荣获普立兹音乐奖的华裔女作曲家杜韵,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担任主讲嘉宾,共同探讨艺术文化交流在互联世界中的重要意义,以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本次对话重点讨论了杜韵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演的音乐剧场作品《刻在森林的海》。杜韵介绍,该作品由她与云南基诺族的文化传承人及当地儿童共同创作,希望让这些孩子们“走出来”,在舞台上重新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文化根源。《刻在森林的海》亦将于11月7日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活动最后,大会更邀得来自云南的基诺族表演者登台献唱。
北京国际音乐节自1998年创办,今届以“未来传统.刹那新声”为主题,致力融合古典与当代音乐,展现中外作曲家的创作成果,并促进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今年3月,中美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办了首届“中美青年艺术对话”,聚焦艺术家与博物馆在促进两国文化理解中的作用。与会嘉宾包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首席执行官田霏宇(Philip Tinari)、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艺术史学家兼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首席执行官诺亚·霍洛维茨(Noah Horowitz)、索罗门·古根汉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unroe)等。此次对话体现了基金会持续致力于通过艺术深化民间交流的承诺。
普立兹音乐奖得主杜韵在“第二届中美艺术家对话”上,分享音乐剧场作品《刻在森林的海》的创作历程。